专题报道
名医访谈:冠心病爱“潜伏” 解除危机要趁早
来源:北京参考网 | 作者:pmof6708a | 发布时间: 2018-04-27 | 7101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期名医访谈邀请北京朝阳医院心外科主任、教授苏丕雄讲讲冠心病的防控之道,看似凶险的冠心病,如何才能远离它呢?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形势不容乐观,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支出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而急性心肌梗死等更是直接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本期名医访谈邀请北京朝阳医院心外科主任、教授苏丕雄讲讲冠心病的防控之道,看似凶险的冠心病,如何才能远离它呢?
  
  冠心病并不遥远
  
  北京朝阳医院心外科曾接诊过不少危重患者。李长清就是其中一例,他患劳力性心绞痛(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一年多了,但因为每次发病时吃点药或休息一会儿就会缓解,所以一直没引起足够重视,直到发生剧烈的持续胸痛才到医院就诊。
  
  经检查,患者发生心梗,介入治疗已无法打通闭塞的血管,只能进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进行了7个多小时,患者才脱离危险。
  
  据苏丕雄介绍,门诊中经常见到一些患者是罹患冠心病症状明显后才来就诊,平时是能拖就拖。但冠心病不是像感冒、发烧之类能硬挺过去的病。从理论上讲,冠心患者迟早会发生心梗,但冠心病有早期信号,心梗也不是一两天内促成的,只要患者注意自己的身体症状,及早就医,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
  
  “这些年,冠心病的发病趋势也在发生变化。”苏丕雄告诉记者,发病率有所增长,年轻化和老龄化患者等群体都有所增加。另外,冠心病合并其他病例的患者增多,比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病变等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病根没有去除,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再次发生严重冠心病的患者也在增多。
  
  从事心脏外科专业二十余年,苏丕雄看到了太多令人惋惜的患者,也做了上万例手术,对他来说,人们对于冠心病的认识还有误区,防控在前的理念还需要宣传。
  
  “对于冠心病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首先,冠心病并不遥远。”苏丕雄表示,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高。这个群体是庞大的,而大量的冠心病患者疏于治疗,这一点没有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
  
  早期干预是关键
  
  干预的时间节点越早越好,据专家介绍,发生心梗前的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做介入治疗还是做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率都比较高,达99%。但心梗后做搭桥,它的成功率虽然也很高,但是效果不如心梗前做。这是因为心梗后心肌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坏死,这部分不可以通过手术再生,意味着手术效果的差异。
  
  冠心病越早治疗效果会越好,但难点在于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表现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有数据显示,六成冠心病患者发病前没症状,还有很多患者讳疾忌医,该去治疗的时候不去,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冠心病患者没有办法做到早期发现?苏丕雄提醒,冠心病往往有一些警示类的身体表现,市民有必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冠心病主要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类,其中当心绞痛发作时,由于心肌缺血,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常伴有心悸、胸闷、脉搏间歇等表现。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斑块突然破裂导致的急性闭塞所致,患者往往有持续超过30分钟或以上的胸闷、胸痛等症状,并常伴有大汗、濒死感,同时会有头晕、眼花等,有的人还会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发生心室纤颤,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在数分钟内死亡。最常见的是运动时候用力会出现胸闷、胸痛、背部、胃部、肩胛部疼痛。
  
  “冠心病症状表现并不典型,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苏丕雄提醒,上述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但至少能给患者提个醒。对于公众而言,如果频繁出现上述症状,就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些专业检查,比如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进一步明确病情。
  
  苏丕雄告诉记者,中老年人、吸烟、肥胖、三高、压力大的人群都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从遗传角度来讲,如果父母都是冠心病患者,孩子更应该注意小心提防。他尤其提醒高危人群注意,身体不适要及早到医院就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发生心梗危及生命。
  
  “这里我要提醒,在检查的时候,心电图正常不代表没有冠心病,这也是很多医生的误区。即使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冠状动脉内腔发生了狭窄,其心肌的血氧供应与需求仍能维持平衡,所以他们在做心电图检查时不会发现有明显的心肌缺血改变,只有在发病的时候才会检查出来。”苏丕雄表示,医生要结合临床表现等做出进一步判断。
  
  不要对手术有过多忌惮


手术中的苏丕雄(右二)
  
  治疗“心病”应有信心有恒心,冠心病的症状是极其容易反复的,即便已然痊愈,也会存在复发的可能,即便自身冠心病病情已然康复,也不可有任何疏忽大意,要时刻警惕其再次复发。
  
  生活中,一旦确诊冠心病后,不少人对于放支架尤其是手术搭桥比较忌讳,认为能不做就不做,即使医生明确手术,也会再三犹豫。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患者对冠心病常规手术治疗有恐惧心理,二是不了解心梗后的危险性有多大,三是怕花钱,硬挺着,最后甚至把命搭上了。
  
  苏丕雄坦言,这种情况确实时有发生,冠心病的发病有一个过程,如果拖延治疗,首先是治疗过程会有难度,预后也会差很多。很多时候,冠心病也会诱发猝死等悲剧的发生。所以,冠心病的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其中当然也包括手术治疗。
  
  在临床上,第一阶段,患者明确有冠心病,但程度不严重,不需要内科放支架或外科搭桥手术,仅需要口服药物治疗并配合饮食调整和适当运动。第二,病变程度到了仅仅靠吃药不能解决的地步,需要并且适合内科放入支架治疗。第三,病变程度和范围到了不适合放支架的程度,必须外科搭桥手术。第四,病变程度和范围适合内外科协作,外科微创搭一根主要的且远期通畅率高的动脉桥,内科大夫在其他病变血管放入支架,共同完成治疗,业内称之为杂交手术。
  
  据苏丕雄介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干预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患者不再需要为手术的安全而担忧。近年来,微创手术的发展也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内科医生完成支架,患者没有大的创伤,痛苦度比较小,微创搭桥手术能避免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防止并发症等,这在心脏外科搭桥术中也是很大的进步。
  
  “但开展微创手术有诸多难点,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了,但是对学习者的要求较高,学习曲线比较长。所以从总体上看能够实施微创外科搭桥术的医师还是很缺乏的。”苏丕雄表示。
  
  相关链接:
  
  提防冠心病从身边做起
  
  控制吸烟
  
  吸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报告称,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戒烟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着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
  
  合理锻炼
  
  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比长期坐位工作和缺乏体力活动的入的冠心病发病率低些,同时体育锻炼对控制危险因素(减低血脂、降低高血压、减轻体重),以及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也有良好的作用。
  
  调整饮食
  
  采取正确的饮食结构并按一些简单易行的规则进食,可以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多吃面包、面条和五谷杂粮,最好是全麦面粉制品;多吃水果蔬菜;多吃豆制品,少吃肉,多吃鱼;在生活方式上,推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减少烹饪用盐,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
  
  问医生:
  
  很多人对冠心病心存恐惧,也对其能否控制心存疑虑,如何正确认识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苏丕雄:冠心病是可防可控的,通过这些年医疗行业的发展,无论是药物、支架还是搭桥治疗手段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临床的医疗安全角度来讲没有问题,患者只要去正规的医院、选择正规的大夫就可以。
  
  冠心病只要合理治疗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得了冠心病也不要过分悲观,现有的医学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手段攻克这一慢性病的危害。

  
  该不该放支架,该不该做搭桥,患者面对这些选择时往往犹豫,如何对待医生的建议?
  
  苏丕雄:如果没有必要放支架或者搭桥,医生也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药物治疗确实也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对于部分患者是适宜的。但是必须清楚地知道:支架、搭桥的治疗效果是明确的,而且治疗效果非常好,部分患者也必须采取这类干预手段才能得把风险降到最低。
  
  患者在缺乏专业判断的前提下,一定要听专家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听网上的建议,因为是否需要支架、搭桥干预是非常专业的问题,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相同,医生更有发言权。



健康新知
医生来了